郑重声明: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,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。仅供娱乐参考,请勿盲目迷信

农历和阴历的区别

  • 农历和阴历那个快

    农历和阴历一样快;
    常说的农历就是阴历;
    比公历(阳历)靠后,所以一般认为是慢。

    农历与阴历的区别

    农历与阴历的区别如下

    1、年不同

    中国的农历由于选用了恰当的“置闰”原则,使平均历年长度的近似值等于回归年的长度(365.2422日)。

    因而,农历的“年”与阳历的“年”基本同步,但回历纪年中阴历的“年”只有12个阴历月的简单积累,其长度为29.5×12=354天,和阳历“年”之间有着约11日的差异。因而,长度积累后,月份和寒暑往来会出现颠倒现象。农历的新年一般在冬季,而阴历的新年则可能在暑期到来。

    2、使用地区不同

    中国的农历由于能够反映寒暑往来和月相的盈亏变化,因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普遍适用,而且特别适合中国的国情,因此在中国及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得到广泛使用。

    阴历的使用地区主要限于伊斯兰国家,而且只在欢度宗教节日时才使用。

    3、作用不同

    中国的农历带有阳历的某些特征,能够用来指导农时,安排作物轮茬。

    阴历只能反映月相变化,不能反映气温变化,因而它是纯粹的“阴历”,不能指导农时活动。

    农历 阳历 阴历有什么区别?

    ①农历就是阴历,阳历就是公历;
    ②以太阳视运动为依据设置的历法,叫“太阳历”,简称“阳历”,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就是这种,由于它来源于西方,是辛亥革命时期才传到我国的,所以也称为新历;
    ③以月亮的视运动规律为依据设置的历法,称为“太阴历”,简称“阴历”,这是东亚国家沿传的。

    农历和阴历有什么区别

    阳历,即太阳历,是以四季循环的回归年(地球绕太阳一周)为基本周期,与月相变化无关。太阳历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,历月的日数和年的月数是人为规定。
    阴历,即太阴历(月球我国古代称太阴),以月球圆缺的周期朔望月为基本周期。历月平均长度29.5天,规定单数月30天,双数月29天,12个历月为1年, 共354天。规定30年内增加11个闰日,安置在第2,5,7,10,13,16,18,21,24,26,29各年的12月底。目前太阴历只在伊斯兰教国家和地区使用。(注意跟我们有的阴历不是一个概念)
    公历,公共历法简称。现行世界通用历法,真名格里高利历(罗马教皇制定颁布),太阳历的一种。天天在用就不具体说了。
    农历,中国传统历法,属阴阳历(我们经常简称为阴历,这里一定要与前面所说的太阴历区别)。以月相变化周期朔望月作为历月的基础,同时又考虑回归年的周期,采用加闰月的方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和回归年的长度接近。以朔日作为第个历月的初一,两朔日之间的时间为一月,大月30天,小月29天,1年设 12个月,共 354或355天。为使历年平均接近回归年,在19个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,有闰月的那年有13个月,共384或385天,叫作闰年。19个历年和19个回归年的长度几乎相等,7个闰月一般在第3,6,9,11,14,17,19年。具体安置在哪一个月,这和二十四节气的中气有关。二十四节气实际是由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组成(是不是出你意外),二者相间排列,每月都有它固定的中气,如含有中气雨水的月为正月。19个回归年中有19*12=228个中气和节气,但有235个朔望月,显然有7个月没有中气,7个月没有节气。阴阳历规定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这一年的闰月
    另外有一点,我们现在说的农历一词是在建国后才出现的。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**历的称法,但统称是干支纪年法。一般现在都用农历一词了,但在一些专业文献中会有另外称法。
   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,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。
    天干是: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,也叫天干;
    地支是: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,也称十二地支。
    干支还是阴阳之分: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为阳干,乙、丁、己、辛、癸为阴干;
    子、寅、辰、午、申、戌为阳支,丑、卯、巳、未、酉、亥为阴支。
   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,排列起来,天干在前,地支在后,天干由甲起,地支由子起,阳干配阳支,阴干配阴支(阳干不配阴支,阴干不配阳支),共有六十个组合,称为“六十甲子”。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、纪月、纪日、纪时的。
    干支纪年法
    如甲子为第一年,乙丑为第二年,丙寅为第三年……六十年为一周。
    一周完了,再由甲子年起,周而始,循环下去。
    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,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……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。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、庚午年,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。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,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。如果序号数小于、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。例如,求1991年干支;1991÷60=33余11,年干支序号数=11-3=8。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。又如求1983年干支:1983÷60=33余3,干支序号=3-3=0,加上60,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。
    干支纪月法
   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,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。
    其方法为:若遇甲或己的年份,正月是丙寅;遇上乙或庚之年,正月为戊寅;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,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,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。正月之干支知道了,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。
    干支纪日法
    甲炎了第一日,乙丑为第二日,丙寅为第三日……60日为一周。
    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,周而复始,循环下去。
    例如农历己巳年(1989年)正月初一是丁酉日,初二是戊戌日……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,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。
    干支纪时法
   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,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,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,一点至三点为丑时,其余照推。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,其歌戾如下:
    甲己还生甲,乙庚丙作初,
    丙辛从戊起,丁壬庚子居,
    戊癸何方发,壬子是真途。
   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,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;日是乙或庚的,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;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;丁任日为庚子;戊癸日为壬子。知道了子时的干支,便可推知其余。

    想问大家,阴历快点还是阳历快点啊

    一般来说,我打个比方阳历8月15号
    阴历差不多7月10几号

    农历和阴历阳历到底有什么区别?

    每当我们身边有朋友过生日时,许多人都会问一句:“这是阳历生日还是阴历的?”除了这两种对日期的说法,我们还常听到一种叫做“农历”的日期,那么这三种说法到底有什么区别?
    辛亥革命之后,中国开始采用西方的公历,俗称“新历”,与中国旧有的历法相对。1949年后则正式采用公元纪年。
    而阴历也叫太阴历,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。
    阴历的一个月叫做“朔望月”。每月初一为朔日,十五为望日,“朔望月”是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。所谓“月有阴晴圆缺”,说的就是这个意思。
    那么,旧有的历法是阴历还是阳历呢?其实都不算。
    中国自古的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,一般称为“农历”。
    很多人认为农历就是阴历,其实二者还是有差别的。阴历的时间和阳历相比,每年大约差十一天。
    如果完全按照阴历来,可能不出五年,我们就要在夏天过春节了。
    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,因为中国的历法中有一项伟大的发明叫“置闰法”。
    每19年中设置7个闰月,有闰月的年份一年383天或384天,称为闰年。比如2023年、2023年都是闰年。
    陆游的诗《蜗舍》中有:“麦因多雨损,蚕遇闰年迟”。
    农历又根据太阳的位置,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,便于安排农业生产。所以二十四节气来自农历,而非阴历。
    但是,除了清明节之外,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都是根据阴历设置的。
    如今,属于汉文化圈的人们每年仍要庆祝春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等节日。
    所以说,中国传统的历法是结合了阳历和阴历的一种阴阳历。
    它用置闰法填补了阴、阳历的时间差,又用阳历的规律制定了安排农事的二十四节气。
    在农历的时序中,人们的生活更加和谐一致,春耕秋收也得到了有条不紊的规划。
    日月相合的农历,其实用价值远远超过了其他历法。它不仅仅是一种历法,更是上下求索的炎黄子孙们,千百年来生活经验与智慧的化身。

  • 农历与阴历的区别 阳数是农历还是新历

    阳历是新历还是农历?1阳历是新历,农历是旧历农历与阴历的区别2农历与阴历的区别如下1、年不同中国的农历由于选用了恰当的“置闰”原则,使平均历年长度的近似值等于回归年的长度(365.2422日)。因而,农历的“年”与阳历的“年”基本同步,但回历纪年中阴历的“年”只有12个...

    解梦 03-23 4365